新时代思政教育“六融入”的内涵价值

发布时间:2021-11-24 来源:潍坊商校 点击数:2390

思政教育工作,要旗帜鲜明地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灵魂主线,紧紧围绕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始终筑牢思政课“核心课程”地位,注重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红色文化、人本主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青年学生自觉成长为能够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爱国主义融入思政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是第一位的,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要旗帜鲜明地高扬爱国主义精神旗帜,要深刻认识爱国主义在思政教育中的重大意义,坚持和加强党对思政教育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思政课建设与爱国主义教育同步加强,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思政教育中。

爱国主义是鲜活的,也是真实的。在各个时期,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不仅成为推动中国向前发展的重要精神指引,而且成为中国人民奋发作为的强大内生动力。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要结合各个时期不同形式的爱国主义精神,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他们为国家和社会努力奋斗,为国家增光,为人民谋福,为社会添彩。

把集体主义融入思政教育

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建设、发展的各个阶段,集体精神和集体主义从未缺席,也永不过时。要让青年学生认识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千千万万人民万众一心的协同战斗,每个人都是抗疫钢铁长城的一分子。集体主义的价值信仰突出地表现在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其背后隐含着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进而更好更快地推动事物发展的科学原理。只有高扬集体主义精神,迎难而上,团结协作,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才能充分展现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之一,全面融入新时代思政教育,既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主旋律。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要着力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更好地懂得为集体和社会服务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在青年学生和全社会中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卓越凝聚力和强大向心力。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政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3个层面,高度凝练了我们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遵循,不仅凝结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凝聚了全党全社会的价值共识,深刻回答了当代中国进行怎样的国家、社会和公民塑造这三大问题,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起着统率社会价值理念、社会价值尺度核心和灵魂的作用,是兴国之魂,更是育人之要。

思政教育中,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国家发展重点、社会发展热点、个人发展落点,坚持整体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着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政课教材体系→教育教学体系”的路径转化,促进青年学生实现“理论世界→观念世界→生活世界”的现实转化。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魅力去感染、启迪、塑造青年学生,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成长为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

红色是党和国家最鲜亮的底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革命、改革、建设、发展的伟大征程中,涌现、凝结、锻造出了一种独特而先进的红色文化,它是镌刻在中国人骨子里文化观和价值观的升华。牢记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是贯穿党的百年奋斗史的一条红线。红色文化不仅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是全国人民奋斗精神的浓缩,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内在特质,成为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指引。

把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不仅是思政教育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全社会对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要承载。红色文化承载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定的理想信念,为新时代学生践行理想信念提供了重要导向作用。要引领青年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引导他们树立红色理想,培育和坚定他们的文化自信,提升他们的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他们积极报效祖国并勇于为国增光。

把人本主义融入思政教育

人本主义情怀是一种高度人性化、道义化、仁德化的品质。对国家来说,人本主义意味着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个人来说,人本主义意味着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人的价值和尊严,有家国情怀;对思政教育来说,课程与教学都要注重培养“完整的人”。思政教育就是要培养有人本主义情怀的优秀人才,培养懂得感恩、懂得助人、懂得付出的有大爱、有大德、有大情怀的人。

思政教育的本质是铸魂育人,必须始终面向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和“六要”要求,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为目标,在思政教育中以情感人、以心待人、以理服人、以爱育人,进一步教育启迪青年学生,只有把人本主义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才能让青春发出明亮光彩,才能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融入思政教育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国内、国际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共生安全成为人类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问题。在气候变化、环境治理、重大公共疾病等全球性重大挑战面前,任何个人、团体、国家和组织都不是一座孤岛,全球都是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性重大挑战面前,甩锅不是办法,情绪不是方案,脱钩不是正道,任何种族主义、孤立主义和过头的意识形态及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全世界团结一心,反而只会加大各国分歧,加深民众裂痕。

在思政教育中,要引领青年学生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符合中国天下整体观的历史传统、利益追求、价值取向和中国新发展理念。要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建构人天整体的共存理念、共同文化和责任担当精神,理性看待全球治理变革,深刻辨识国际舆论走势。要让青年学生懂得,只有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摒弃制度对立、文明偏见和意识形态分歧,才能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风险与挑战,更好地促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繁荣。

总之,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要旗帜鲜明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和趋势,坚持做好思政教育工作。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实践活动指导,引领他们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帮助他们成熟地进行“理论认知→情感认同→实践认可”的转化,增强他们的使命精神、担当精神、奉献精神,帮助他们形成“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魄力,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