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物流服务与管理品牌专业建设方案
—、建设基础
(一)行业背景及人才需求状况
国发[2009] 8号文件出台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成为“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唯一的服务产业。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山东省现代物流业振兴发展规划确定了进一步加快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大力扶持龙头物流、积极推动重点行业物流和专业物流发展、搞好物流发展区域布局、建立城乡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抓紧培养现代物流人才等九大任务。潍坊地处半岛陆路进出口,辐射腹地较大,200公里半径内基本辐射省内主要地级城市,公路、铁路、航空、海路交通齐全。凭借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以及雄厚的产业基础优势,潍坊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潍坊提出了打造“区域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从去年2012下半年开始,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规划研究院着手编制了《潍坊市现代物流基地(区域物流中心)规划》当前,潍坊把建设现代物流基地作为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四大战略重点之一,着力建设成为山东半岛区域物流枢纽、全国特色产业物流基地和东北亚国际物流节点城市。数据显示,2012年潍坊拥有物流企业2487家,实现物流总额13681亿元。其中,农产品物流总额579亿元,居全省第一位;工业品物流总额10846亿元,居全省第三位。实现增加值296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20.3%。目前,潍坊已经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物流企业,年物流额过50亿元的企业有18家,过100亿元的企业有9家,有17家物流企业被授予2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其中5家创建为4A级物流企业。”与此同时,潍坊已建成及在建的较大物流园区20处,新建、续建物流项目28个,80%以上的物流企业聚集在各类物流园区内。以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为例,年物流额超过100亿元。此外,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也成为潍坊物流业的一个亮点。“随着大中型制造企业主辅分离工作的推进,催生了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诸城北汽福田物流等4家企业就被列入了全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示范企业。为建设现代物流基地,潍坊将重点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冷链物流、保税物流、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物流。
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我市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从工作内容上看大致可扫纳为:企业物流人才、物流企业人才、物流规划咨询人才、物流研究人才四个大类看,分为高级物流人才、中级物流人才、初级物流人才和一般物流操作人员四个层次,调查发现目前紧缺的是初、中级物流人才,对他们的学历要求一般为中、高职层次。
在潍坊职业院校中,开设物流专业的学校有7所,在校生共计2500佘人,而随着山东省、潍坊市大力发展物流业建设计划的逐步实施,预计对物流专业学生的需求将会达到2万余人。
(二)学校物流专业办学情况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于2003年,是潍坊市特色品牌专业,是山东省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也是国家第一批教学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目前专业在校生468人,分中职、3+2高职两个办学层次。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部门一线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初中级的业务策划能力,基层组织的管理能力。未来上升空间为初、中级物流管理岗位。专业培养方向为仓储与配送、运输业务、港口物流、快递实务四个方向。主要开设课程为:仓储实务、配送实务、运输实务、货代实务、客户服务、物流信息技术、快递实务等。
(三)学校物流专业建设现状
经过10年的发展,形成了区别于其他院校的专业特色与优势。主要特色如下:
1.探索了 “素养为先、学用融合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以物流职业素养养成为主线贯穿全程,以综合能力培养为基础,突出专项技能的训练,实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整个学程分为课堂理实一体化学习、校内生产性实践基地实践、校外顶岗实习三阶段推进。
2.初步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分析的课程体系
随着不断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开发了一批按企业物流岗位重组课程,形成基于职业岗位、工作流程分析的课程体系,使课程体系能够紧跟快速发展的物流企业的需要。开发6本理论实践一体化教材,改革教学模式,试行融教、学、做为一体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3.建成了校内外实训基地
该专业建有两个一定规模的校内实训中心,使用面积1400平方米,设立了12个校外实习基地。
(1)物流实训中心。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实用性校内实训场所两库一场,分别为物流综合实训室(400平方米,立体库及软件,展示使用)、仓储配送实训室(WMS软件、重型货架、流利货架、电子标签、托盘车、堆高车、手堆车、驶入驶出式货架等,能完成出入及在库主要环节实训,省赛市赛承办等,后设申通商校运营点部)、叉车训练场(楼前空地,配了一组货架,场地规整)、单证训练室(待完善),6个网络教室(待完善),目前在上级部门支持下,学校筹集资金在建6800平米的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大楼。
(2)校外实训基地。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与潍坊百货集团、潍坊钢联集团、潍坊快直送运业、潍坊中外运、潍坊邮政速递、顺丰速递、潍柴集约物流中心等12家企业建立了联系,其中有6家已成为紧密型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
4.组建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现有专职教师12名,以青年教师为主,其中6名具有研究生学历,1名留学归国人员,8名具备国家一级物流师资质。兼职教师5名,均来自行业企业一线。
5.具备了初步的社会服务与福射能力
(1)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专业教师积极参与社会项目及服务,注重知识及技术向服务地区经济的转化。每年两次为人社局物流师考证、叉车认证提供培训服务。
(2)物流技能竞赛成绩显著。以物流综合实训室为依托,精心组织训练,从2010年国家设立技能大赛以来,在三次大赛中共获得国赛6枚金牌、两枚银牌、一枚铜牌,在历届山东省潍坊市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
主要问题与不足
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落实
虽然已经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实训条件(网络教室建设、课程资源、运营性实训基地)等做出相应的配套建设和开发。
2.师资队伍结构有待优化
教学团队中缺乏具有较大知名度及行业影响力的人,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双师素质及职教能力有待提升;企业兼职教师的队伍有待扩大,所起作用有待开发。相关管理与激励制度有待完善。
3.校内外实训基地有待扩展
校内物流实训基地虽已初具规模,但尚未行成体系,实训教学项目有待进一步开发,实训教学管理方面有待完善,运营性基地急待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也有待进一步括展。
4.社会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虽然教师已开始参与一些社会项目及服务,但面向物流企业开展的技术服务项目还是偏少,需要通过加强服务能力建设来提升对外服务的总体水平。
二、我校物流专业建设目标及思路
(一)总体目标
争取通过我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建立起我省物流与服务管理专业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标准,推进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整体改革;突出进行专业实训、实习设施现代化建设,打造省内职业院校物流专业教学示范基地;引领和带动全省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建立全省物流专业教师培训基地;充实实用性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交互式信息化教学;加强国际交流,实现学生培养标准的国际对接。同时探索中职与本科3+4衔接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评价体系,尝试打通专业技术人才成长和贯通培养路径,实现物流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二)建设思路
建设总体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整合、三个强化”。一个中心即建设一个综合性实训中心;二个整合就是在现有基础上整合教学资源,使之系统化、数字化。整合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使之标准化、实用化;三个强化,即强化学生素养的养成、强化物流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整个品牌专业建设立足于以上三个强化。
1、综合性实训中心建设充分体现实用性、先进性。
以实训教学目标是提高技能还是仅是认知性学习为依据,区别是配备生产级别还是概念性、模拟性设备,其中的认知性实训尽量通过三维动画等虚拟形式开展,在实训手段选择上突出实用性,尽量摒弃使用效率低的设施设备。同时设计中融入物流技术的新发展,引进物联网等先进元素,打造先进实用性强的教学实训条件。
2、密切结合山东省及潍坊市经济发展特色,规划能开展生产运营的物流项目,构建师生能真正参与的实践条件,深度推进学用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地。
3、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等依据国家及山东省教学指导方案,结合地方产业发展特色,进行充分调研和论证,进一步优化完善,形成特色鲜明的,科学合理的物流专业教学标准。推进教学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4、物流品牌专业建设过程中应兼顾电子商务、营销、会计等专业发展,起到推动引领整个商贸专业群建设发展的作用。
三、具体举措
1、设立品牌专业建设委员会,行成校企共同谋划专业建设机制
组建由全国知名物流行业企业专家、职教名家组成的品牌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委员会指导下及时开展物流行业发展状况、物流工作岗位、工作内容等方面的调研,进行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确保品牌专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2、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
依据国家和山东省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结合物流行业产业发展的最新进展,制定标准规范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适时滚动调整教学计划。成立骨干教师、企业专家组成的课程建设小组,按照ISO9000标准体系展开课程体系建设;开发物流核心课程《仓储实务》、《配送实务》、《运输实务》、《货代实务》、《快递实务》、《物流业认知》六门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工作任务提出、教学情境创设、学生评价、学生课外学习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开发,行成丰富的、实用的物流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构建数字化教室,学生中试行电子书包,推动数字化教学进课堂。探索开发运营性实训基地,深入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地。
3、品牌教学团队建设
经过两年的师资建设,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技术精湛、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团队,教师在教学、科研、服务社会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提升。
(1)依据山东省有关文件,按照标准师生比例规划教师配置数量,引进有企业从业经历的专业师资,新进教师达8-10人,专业教师达20人;扩大兼职教师队伍,两年内再引进企业兼职教师10名,进一步发挥兼职教师作用。注重实训教师培养,实训室管理人员达4-5名,构建一支干劲充足、理实兼具的专业教师团队。
(2) 设立教师学历进修、职业资格提升计划。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修读双师资质。
(3)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分批到企业内挂职锻炼,完成每年不少于2个月的顶岗实践。
(4)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化服务,在承担企业培训、企业咨询、校企合作运营等方面深度参与,确实提高教师的运营实践能力。
4、教学设施设备建设
(1)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大楼建设及启用。
新大楼将在今年的7月份建设完成,总使用面积为6800平米,主体建筑为四层,位于我校西北角地块,西临长松路,设计为可向西单独开门。建成后,将整合我校已有的实训条件,进行升级开发,建设成集教学、技能大赛、技能鉴定、实训教学、社会培训、实体运营等功能为一体综合性物流教学大楼。具体建设规划如下:
一楼设计为生产运营性物流项目。依据潍坊市区域物流规划,在重点发展的城市配送、电商物流等领域,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农副产品、药品、纺织品、图书这些高附加值的品类中的1-2个品类,引进合作项目,在仓储与配送、包装与流通加工、电子商务运营、信息化服务等业务方面进行运营性合作。其中临街门面房可设计为几大快递营业点、货代站点。
二楼设计功能为教学实训项目。在我校已有的仓储实训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仓储与配送、运输业务、港口物流、快递与电子商务四个物流专门化方向的生产级实训条件。构建生产物流、未来超市、智能化物流(RFID、二维码技术等)、最新宅配模式等内容的模拟实训条件。建设单证及办公软件训练机房2间。建设中应注意大场地的有效间隔,能方便实训教学分班组开展,同时规划好教学区与实训区,在每个教学区设置触控教学设备一台。实训教学建设关键点放在实训项目的开发及实训教学管理制度设计上,在引进软硬件设备的同时进行相应的配套开发与引进。
三楼设计功能为数字化教学区及教师办公室。开发能满足物流专业教学需要的网络教室10间,配备触控一体机等教学硬件。利用或升级已有的学校数字化校园教学平台,搭建能方便实现教学资源上传下载,师生互动的教学条件,全面推进行动导向型课堂授课模式。建电商创业教室6间,每间教室除配备电子白板、网络外等,再配置简易摄影棚、货架等,与一楼的快递点及仓储区域结合,电商学生能进行电商创业全流程运转。对网络教室内进行工作情境化设计,桌椅采用分组摆放,另通过企业文化展板、模具模型橱窗等营造工作氛围,配隔物橱。网络教室内教师运用数字化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学生持平板电脑进行课内、课外学习和部分专业技能训练,全面建设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课堂。三楼中央位置设商务休闲区,开发格铺、水吧、网吧等休闲项目,应用二维码技术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阅览室,满足专业的课外阅读,同时体验物流智能化技术,学用训能有机结合。
四楼除具教学功能外,另设计学生社团活动区、培训、会议、技术研发工作室等。设计10间网络教室,另设网络营销实训室、营销技能综合实训室、艺术素养训练场地、学生社团活动中心、培训教室、会议室,物流应用技术研发工作室。设立物流德育研发项目组,分基础素养、艺术素养、专业素养三个模块进行德育课程研发,通过设立艺术素养训练场所,鼓励学生社团活动等,进一步落实“素养为先、学用融合三阶段”人才培养模式。网络营销实训室、营销综合技能实训为机房加软件,进行工作情境化布局,物流技术应用研发工作室开展:社会培训项目、物流信息平台开发、物流文化史研究等。
同时在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建设中植入系统化物流文化设计,配置大型电子显示屏,打造文化展厅、文化长廊、文化教室、文化实训室,营造职业文化氛围,逐步形成文化育人,又进一步增加实训中心的观赏性。
(2)其他设施
综合实训中心楼北100吨小型冷库(或恒温库)建设项目,设计功能为能承接生鲜农产品仓储与配送,能开展冷链物流运营。
综合实训中心楼南1000平米叉车训练场建设,建设带顶棚的半封闭式叉车训练场。硬化地面,配备12间叉车车库,各种货架(托盘货架、悬臂货架),模拟月台、模拟货厢、集装箱,模拟危险货品等,构建叉车专项技能实训条件。
5、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校企合作
在现有12个校外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周边典型物流企业,争取新建海化物流、北汽福田物流中心、保税物流园、海王医药、森达美港等8家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在安置学生就业、订单培养、项目合作等方面有逐渐深入的合作内容。
6、教学管理
在教学体系进行改变后,教学管理制度也许进行配套建设,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特别是实训教学管理尤为重要,改进实训管理机制,试行项目式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建立科学透明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管理评价信息化、现代化。
(1)根据ISO-9000标准建立教学管理体系。
(2)对认知课程,采用移动数位学习和考试,建立题库,以达透明化教学评价。
(3)对实操课程,采用移动数位教学方式,过程可记录和可展示,以达透明化教学评价。
7、专业效益考评
物流专业在校生达600人以上,每年承担的社会培训人数达到400人以上。
(1)设立对外培训中心,每学期开展一次以上社会企业人才培训。
(2)学生参加人社部或中物联物流员和助理物流师的考证,学生双证书离校。
(3)将中职物流比赛项目作为实训课程的必要训练项目,进一步融入课堂教学。
(4)邀请全国知名行业专家与教育专家,成立物流技能专家辅导小组,使学生训练标准、高效、成绩卓著。
(5)学生的就业率和对口率达到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