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在教研室全体教师齐心协力下,积极研究课程新课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认真学习相关比赛规程,在课程中持续渗透课程思政思想,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学校安排的教研计划及本教研室的活动计划。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教研活动秩序检查,有效提高教研活动效率
1.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针对21级新生情况及时反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进度,加强监督,力争教学效益最大化。
2.因为教研室内大部分任课教师为行政兼课,利用微信群将教研室内重要活动及时公布(如期中期末考试机房安排、备课分工等),使得因公务不能参加教研的教师能够及时了解重要信息。
3.任课老师充分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时间相互讨论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思路和方法,交流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相互协调教学进度和深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4.按系部进行备课分工,提高备课效率与备课质量。
二、研讨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整体计划,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以应对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教师的适应问题。
1.充分研究新课程标准,为了与原来的教学内容有效衔接,结合教师原有知识结构及教学技能,在教研室内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讨论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多个出版社出版的国标教材,明确了哪些模块与原来的课程内容相似,哪些模块是空白,调整课程学年整体计划,对课程教学进行了重大改革。第一学期开设与办公自动化相关的模块,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图文编辑、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拓展模块)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完成规定的任务,依托学校购买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系统做针对性地实践练习,以期在提高学生办公自动化水平的同时,对接明年3月份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同时鼓励学生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第二学期开设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入门、数据媒体技术应用、网络安全、人工智能等,运用项目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这些模块任课教师的专业技能相对薄弱,需要通过前一学期进行系统的学习,给教师一个学习缓冲的时间。
2.教研室内所有教师针对新课标中的各个模块,一起探讨各自的薄弱环节,确定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入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三个模块需要专业人员指导,最后确定聘请信息技术系相关模块精进教师进行系统指导的学习路径。本学期网络应用模块由信息技术系魏子淏老师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为室内老师进行面授,同时录制相关微课让大家课余学习,效果良好。
三、积极配合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获得一定成效
1.郑德菲老师参加学校说课程比赛,成绩良好。
2.参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精品资源建设,包括教案和课件两部分,及时上交学校,参与教师有:周海珍、郑德菲、丁倩。
3.参与学校组织的老师教学能力大赛,按时提交两份教案,参与教师有:周海珍、郑德菲、丁倩。
4.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微课比赛,参与教师有:周海珍、郑德菲、丁倩。。
5.指导信息技术系学习部组织信息技术系多人参与的汉字录入比赛活动。
6.针对本教研室的活动完成学校微信公众号宣传稿4篇。
7.会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进行大调研、大改进、大提升活动,完成调研并撰写完成调研报告一份。
8.室内成员个人成果丰富:丁倩老师主编出版教材一本、参加省电教馆组织的课件比赛获得二等奖。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教研室人员构成复杂,本学期只有3名专职老师(老龄化严重),其他有5名行政兼课教师,3名专业课与公共课兼课的专职老师(不参加信息技术基础教研活动),专职教师数量明显不够,在组织比赛活动的时候人员捉襟见肘,导致成绩一般。希望后续会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