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台前木偶”的“提线者”

发布时间:2022-04-04 来源:潍坊商校 点击数:939

揪出“台前木偶”的“提线者”

在反腐高压态势下,有的党员干部为掩饰违纪违法行为,安排各类亲属充当“台前木偶”,自己则躲在幕后操纵获利。去年我们查处的苏州市下属县级市一处级干部案件就具有这样的特点。审查调查过程中,我们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分析研判,为快速突破案件、揪出幕后“提线者”打下了扎实基础。

2021年6月,市纪委监委接到反映某干部巨额资产来源不明、违规为亲属低价购买土地等相关问题信访件。苏州民营经济发达、企业众多,党员领导干部与企业家之间的交往是现实需要,但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借政商交往之名,行谋私利己之实,无论是违规为亲属牟利还是借亲属名义“闷声发大财”,都是扰乱正常市场竞争秩序的行为,既破坏营商环境,又污染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必须深挖彻查、坚决整治。

考虑到该名干部在当地长期担任要职,人员关系盘根错节,为避免“打草惊蛇”,市纪委监委第一时间成立专案小组,以其“关系网”为基础,梳理人物关系图谱,开展信息化初核。由于该案时间跨度长、案件覆盖面广、涉及人员众多,专案组面临不少难啃的“硬骨头”。调查期间,我们将监督审查技术嵌入到案件查办全过程,综合运用大数据筛查比对、电子数据调查和心理测试等手段,分阶段、分类别,逐个击破。

该名干部平时衣着简朴,给人节俭印象,还向同事宣称“长期资助贫困学生”“多次上交礼金礼券”。事实是否真的如此?专案组排查其密切关系人担任法定代表人、投资入股和任职高管情况发现,家中兄妹4人及近亲属、姻亲26人,先后在当地投资开办44家企业,经营范围涵盖国际贸易、物流仓储、医药包装、工程建设、休闲娱乐等16个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一张庞大的家族企业网。

以“企业圈”为重点,以“资金链”为关键,按照“资金往来闭环”原则,专案组运用相关大数据系统,进一步查找异常收益。数据追踪发现,该名干部在20年间长期使用以亲属名义开设的12张银行卡,交易、投资行为往往在不同账户间“辗转”,妄图通过复杂的转让过程,混淆财产的性质和所有权。以其中一笔55万元分红为例,累计经过18个账户“走账”,千方百计逃避查处。仅其持有的家族旗下某仓储公司股份在16年间几经转手,且由不同亲属相继代持。针对这一问题,专案组累计向17人取证,谈话32人次,查询账户134个,前后历时2个月。

此人的真面目逐渐显现。原来,为规避组织监督、逃避纪法追究,该名干部极尽所能“绕弯子”“钻空子”非法获利。如安排各类亲属代持企业股份、理财和房产,自己则藏身幕后“指点江山”,甚至还把贿款当作本金,“投资”非上市公司股份,再利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力介绍业务、提供帮助,“以钱生钱”的同时遮掩受贿所得。在他的操控下,整个家族逐步形成以其为核心,“兄妹联手、父子上阵、亲家结盟”的利益链条。

随着调查深入进行,此人的违纪违法行为被全面查清。从1993年收受第一个红包到案发的29年间,其岗位调整到哪里,权钱交易就进行到哪里。从乡镇党委书记,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政协主席,随着职务的升迁、权力的扩大,“胃口”不断扩大,钱也越收越多。据统计,其为他人在项目承揽、土地出让、职务提拔等诸多方面提供帮助,收钱收礼高达427次,数额特别巨大。

该案中,我们通过大数据筛查比对给该名干部“精准画像”,锁定了大量关键性证据。办案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无论腐败手段如何隐蔽,只要紧紧把握其权钱交易、化公为私的实质,最终就能依靠证据事实刺破其所谓“市场行为”“合乎情理”的“面纱”。针对本案暴露出来的党员干部违规代持、经商办企业问题,市纪委监委进一步围绕防范利益冲突开发数据监督模型,批量比对分析数据,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发挥大数据等科技手段覆盖面更广、时效性更强、精准度更高的作用,不断压缩腐败空间,让违法乱纪者无法藏身、无处遁逃。


TOP